数字盆地原来要这么做!
2019-11-20十几年来,对数字盆地的研究与建设屡见不鲜。有的侧重于数据管理,但仅有完善的数据,在应用上不做出改变,很难发挥出数据的价值;有的侧重于管好成果图,但这些图是很难更新的,而油田的数据在不断的更新,图很快就过时了;有的则侧重于勘探开发整个生产周期所涉及软件的互联互通,一体化集成,这从本质上讲并无创新性的突破,只是使工作更加便捷。所以,以上几种角度离数字盆地的期望值仍相差甚远。
数字盆地,也就是以数字化的方式复制盆地,模拟盆地在现实环境中的行为,对其进行虚拟仿真,使其支持各种分析与计算,不仅可以充分的描述盆地的现状,还能推演其过去,预测其未来,为实现智慧盆地打下基础。
整个数字化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数字化双胞胎”,其核心对象为盆地,关键点在于建立一个完备的整体盆地基础地质模型。完备,即将所有的数据信息和地质学家的认识都融入该模型,想获取任何信息或应用都可以从该模型中提取。整体,即该模型是一个内部无缝隙的完整模型,而不是一个个独立的局部模型。其整体架构如图1:
图1
该平台具有以下特点:
- 支持任意局部的使用。若盆地模型为独立的局部模型堆砌而成,当目标区域横跨两个或多个局部模型时则无法使用已有模型,而整体模型则不会有这个问题。
- 共享共建,提高综合认识。该模型支持油气勘探开发与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融合了整个生命周期的数据与专家认识,这不仅避免了各环节的知识流失,而且让大家有更综合的认识。
- 动态更新,知识迭代,永保最新。该盆地模型通过无缝拼接技术建立,支持随数据和认识的更新而进行局部更新,使其永保最新状态。
- 随用随查看,随用随下载。因该盆地模型是最新的模型,所以当有使用需求时,不用再单独立项建模,可直接基于其使用。
- 支持各种分析与计算。该模型为网格化模型,通过网格剖分技术将整个盆地的构造剖分成单元格,并在格子上赋予各种属性,为计算机与地质学建立了桥梁,使对于盆地的模拟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成为可能。
- 高精度盆地模拟。以往的盆地模拟都是通过粗精度的模型开展的,该盆地模型为高精度模型且存储于云平台,可支持高频率、高准确率、低成本的盆地模拟,为找油找气创造了更好的基础。
实现该平台的关键技术:
-
多源数据融合技术:要能利用各种来源的数据进行地质建模,无论是地球物理数据、地球化学数据还是井数据。
-
复杂地层、断层建模技术:处理任意复杂地质情况,如地层歼灭、透镜体、复杂逆断层等,建立完备的三维地质基础模型。
-
网格剖分技术:能够在复杂地质构造模型约束下进行大规模三维体网格生成,作为属性模型的基础。所生成的网格需要准确匹配地质构造模型的几何形状,在地层断裂和尖灭处不能出现锯齿效应等严重偏离构造模型几何形态的现象。从而支持各种分析和应用。
-
高精度网格拼接技术,支持多人并行工作:一个人建整个盆地的基础地质模型是要耗费大量时间的且几乎不可行,所以需要高精度网格无缝拼接技术,从而支持多人并行工作,并使整个模型支持任意局部的调用。
-
可视化技术:通过LOD多分辨率显示,满足用户对不同尺度、不同精度的模型需求。能够支持互联网用户通过浏览器对大规模的构造模型和属性模型进行三维可视化,不能要求用户安装插件,可支持主流浏览器;实现自由观察、自由剖切和挖取等交互功能。
-
分布式数据库大规模模型网格数据管理技术:基于云平台,通过分布式数据库管理大规模高精度的地质构造模型和基于三维体网格的属性模型,实现任意局部的下载和更新。
北京网格天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已具备以上技术能力,可以通过其自主研发的深探地学建模软件建立任意复杂的局部地质模型,然后通过其大工区整体建模平台将局部模型进行无缝拼接,建立“完备的整体基础三维地质模型”,最后通过其“透明地球”平台对该模型进行存贮、可视化与应用(如图2)。
图2